本报讯美国航空航天局已开发出机器人宇航员,用于修理出故障的卫星和空间站。使用机器人的好处是,它既不用吃饭,工作起来也不会感到疲劳,更不知道索要高额薪水。太空机器人体态小巧,身手敏捷,完全胜任在宇宙飞船上执行任务。再过几年,新一代机器人甚至能进行太空行走,协助真正的宇航员完成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。宇航员现在每次出舱执行修复任务,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摆放工具或固定保险带,这些杂活儿其实都可以交给机器人。
机器人宇航员体形和真人相仿,有着结实的躯干和灵巧的手臂;五个指头活动自如;两架彩色立体成像照相机充作双眼。为了防备空间射线和温差变化造成的伤害,它也穿上了宇航服。在某些方面,机器人宇航员比人还灵巧,它手腕的转动幅度比我们大,摆弄起电动工具和绳索来得心应手。美中不足的是,它力量有限。如果和人比赛掰腕子,目前它还不是对手。
设计人员借助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成果,用一系列传感器、软件和电路构造了机器人宇航员的神经系统。由于受到头部尺寸的限制,没给它设计大脑,身体的控制中枢集中在脊椎上。好在机器人宇航员不用吃饭,省去消化系统的安装,它躯干里的空间绰绰有余。尽管如此,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宇航员。在太空里,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艰巨复杂的工作。这时就需要宇航员亲自出马,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器人只好靠边站。因此,再先进的机器人也得给人打下手儿,人才是万物之灵。